|
法制网评:“中国方案”引领经济全球化再平衡G20大阪峰会落下帷幕,20国集团领导人在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提出,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的风险,要建立一个自由、公平、无歧视、透明、可预测和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环境,并重申支持WTO改革。 当下,如何寻找新的路径,深化国际合作与协调,为世界经济增长寻求新的动力,正面临空前的紧迫性。在这一历史视角下,中国正在担负的,是引领经济全球化再平衡的历史性角色。 在2018年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上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提出G20要从历史大势中把握规律,引领方向。在此次在大阪峰会上他再次强调,经济运行有其自身规律。只有充分尊重经济规律,发挥市场作用,扫除人为障碍,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,实现贸易畅通、百业兴旺。 在世界经济史的脉胳中,眼下最大的“势”即是新兴世界的崛起,以及随之而来的共同推进新一轮全球互联互通、平等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强劲需求。中国提出的“经济全球化再平衡”方案,一方面强调全球化进程的延续,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,要让全球化更具包容性与持续性,释放更多正面效应。 在更漫长的历史视距中,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自发展中世界内部的深刻共鸣——当中国正自身身处深化改革开放的转型时刻,大批同样拥有民族自信与经济活力的发展中国家同样积极寻求开放、灵活、可持续的经济模式,走出政治经济迷雾,对抗世界经济的动荡与不确定性。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世界通过互联互通、彼此协作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,是当前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出路。保护主义的来袭加剧而非缓和全球治理中的深层次矛盾,并且保护主义并非抵抗全球化负面效应的良方。在全球化危机时代,中国努力将世界拉回联动协作的大轨迹。 长期来看,全球化脉胳与世界秩序的演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。 发展与动乱、前进与沉沦,不同力量彼此缠绕,博弈胶着。但人类的发展永不停歇,在发展带来的新一轮财富分配冲突中,中国胸怀、中国气象、中国的战略选择至关重要。 在G20大阪峰会上,中国除了强调尊重规律、着眼长远、加强合作外,还着力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差异和观点分歧提供切实方案。目前在中国推动下的一系列基建项目、产业园区、农业技术示范中心、投资贸易渠道正成为更具包容性和建构性的发展合作的重要载体。 如果说未来的全球化意味着抵达东西方的平衡,和一个新的稳定的合作的世界,那么新兴国家彼此拥抱,构建有机发展时空组合,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与多元文明的复兴,其意义将更加深远。 (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、宏观研究部副主任) |